海外优青项目介绍
该项目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申报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申报时间
2025年1月-4月中旬
诚挚欢迎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申报!
一、引才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二、学院平台
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先进船舶通信与信息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智能感知技术黑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
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进入全国该学科前20%)、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多项,获省部级奖励12项,发表高水平SCI文章870余篇,获授权专利450余项,科研到款3.03亿元。
三、一流生源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本科生升学率达到55%,2024年研究生中双一流生源比例达到70%,为青年学者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优秀生源。
四、一流师资
学院现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人才5人,省部级人才4人,外籍院士2人,高层次外国专家3人,海内外兼职、客座教授1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1个、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1个,哈尔滨工程大学兴海学术团队2个。
学院准聘制教师聘期内晋升率100%。
五、一流待遇
(一)待遇资源
1.直评为教授或研究员,聘为博士生导师;
2.提供优厚的年薪制待遇,同时可享受科研绩效、核心指标奖励等,上不封顶;
3.提供充足的生活补贴及科研经费支持;
4.提供丰厚的购房补贴;
5.支持组建/融入学术团队,提供办公、实验场地;
(二)生活保障
1.为子女提供自幼儿园到初中的优质教育资源;
2.可按黑龙江省人才政策申请安家补贴等多项归国人员支持;
3.提供“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卡”,在落户、出入境、医疗、出行等多方面享有优待政策。
学院还将为您从政策咨询及申报全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协助准备和完善申报材料。
六、特别说明
进入“海外优青”答辩暂未通过者,经一定程序可纳入学院“青创学者”支持计划,综合年薪可达40万,享受科研启动金、安家费、租购房补贴等待遇。
学校介绍
哈尔滨工程大学源自1953年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陈赓大将为首任院长,毛泽东主席为学院颁发《训词》,1959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6年退出军队序列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为主体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船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
学校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6年被确定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设有23家教学科研单位,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8个,国防科技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9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国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全国首批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5个。
学院介绍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溯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和导弹工程系。1979年6月由基础课部电工教研室及其他系部的部分教师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船院)电子工程系(八系)。2001年12月,成立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院拥有学校首位国家级教学名师、首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首支学生科技创新世界冠军团队,学院主要从事信息与通信领域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重点服务于国防、船舶、航空航天和工业信息化等领域,已成为我国高校中海洋信息理论研究、海军装备研制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国国防和海洋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已为国家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和核能应用领域培养2万余名学生,输送了大批卓越创新人才。
学院网站:
http://icec.hrbeu.edu.cn/
联系方式
联系人:吴老师
联系电话:+86-13614513152
联系邮箱:xtzhb@hrbeu.edu.cn
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学院联系人,邮件主题请标注为“海外优青”。学院联系人将与您取得联系,发送相关申报材料,为您做好服务保障。
我们诚邀这样的您加盟!
杰出领军人才
具有较强学术领导力,在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领域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备引领相关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的能力。优厚的年薪制待遇,具有丰厚的安家补贴及科研启动金,可以自主招聘相关领域人才组建团队。
青年领军人才
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在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领域取得国内领先或世界先进水平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力居本领域国内外中青年学者前列。优厚的年薪制待遇,具有丰厚的安家补贴及科研启动金。
青创学者
在学术上具有较高水平、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在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等领域获得较高学术成就,聘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具备短期成为前沿学科方向带头人的青年学者。综合年薪40万元以上,10万元科研启动金。符合条件安家费10万元。
青苗学者
具有较好学术基础,较强的科学研究及实践创新能力,能支撑学院主体学科方向,具备短期成为学科方向骨干教师的青年学者。综合年薪30万元以上,10万元科研启动金。符合条件安家费10万元。
专职科研人员
从事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研究,或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和试验技术研究的人员。年薪不低于20万/年。
博士后创新人才
具有较强学术创新能力,年龄不超过35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岗位需求,具有较快发展为优秀青年教师的潜力。年薪30-45万/年;出站留省工作,给予10万元科研经费。
海纳百川 唯才是举
哈尔滨工程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诚邀您加盟!